古代地名

攸县(五代十国地名)

现在地址

西汉置,属长沙国。治所在今湖南攸县东攸水南。以北有攸溪为名。东汉属长沙郡。南朝齐属湘东郡。梁、陈间改为攸水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为南云州治。贞观元年(627)州废,县属衡州。五代梁时迁今攸县治,改属潭州。元元贞元年(1295)升为攸州,明洪武二年(1369)复降为县,属长沙府。民国初属湖南湘江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


在湖南省东部、湘江支流洣水流域,东毗江西省。属株洲市。面积2651平方千米。人口75.1万。辖10镇、2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汉高祖五年(前202年)置攸县,治今县城东北;并置容陵县,治今攸县阴山港。均属长沙国。东汉属长沙郡。三国吴改容陵县为阴山县,属湘东郡。南朝齐攸县亦属湘东郡。南朝梁天监中析阴山县置湘潭县,治所在今攸县境,属湘东郡。南朝梁、陈时改攸县为攸水县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省攸水、阴山县入湘潭县,属衡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析置攸县,并置南云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南云州,属衡州。五代治所徙今城关镇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为攸州,属潭州路。天历二年(1329年)属天临路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降攸州为攸县,属长沙府。1914年属湘江道,1922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衡阳专区,1952年属湘潭专区。1968年属湘潭地区,1983年后属株洲市。《水经注·洣水》谓,攸县“北带攸溪,盖即溪以名县”。地处湘东山地,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递降。攸水及支流洣水流经境内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油菜籽、生姜、辣椒、烟草、柑橘、鲜鱼、生猪。特产攸县麻鸭。林产有松、杉、竹、油茶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钨、长石等。有化工、机械、冶炼、造纸、皮革、副食品加工、采矿等工业。湘东铁路纵贯县境,106国道、攸衡公路交错境内。攸水、洣水可通航。名胜古迹有司空山、灵龟峰、阳升观、宝宁寺等。纪念地有苏维埃兵工厂旧址、谭震林故居。

精彩推荐